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团队参加湖南果梅种质资源调查收集

信息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 2016-10-08 浏览次数:

依照2015年农业部启动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活动”工作安排,南京农业大学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与湖南省农科院协作于9月25日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开展了果梅杨梅的资源收集与信息采集工作,国家果梅杨梅种质资源圃团队参与了为期一周的资源收集工作,于9月30日此次资源调查与收集工作圆满结束。

通过调查采访及阅读历史资料文献,汝城县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平均海拔600多米,是一座果梅栽培老区,有较长的栽培历史,主要地方品种有汝城籼米梅及汝城烟花梅(褚孟嫄,1999)。湖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三组由6名一线种质资源研究方向科研人员组成,涵盖果树、水稻、作物、蔬菜、茶叶等作物,组长由湖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杨水芝副研究员担任。调查组在对汝城县有关专家、年长农户等进行座谈、走访的基础上,主要通过野外调查采集、农户家收集和农贸市场采购等方式,对文明、马桥、土桥等乡镇进行了系统调查与收集。本次资源调查与收集行动收集本地果梅资源2份,通过了解小果形果梅树为本地野生品种,有大约50年的树龄,果形小,平均产量为300斤,丰产时最高产量高度400多斤。另一个大果型果梅资源因树主人不在家,通过街坊调查得知此树也为本地野生品种,树龄40年左右,果形大,丰产性小。因收集到的资源品种与文献描述的有些不符,后续资源鉴定与进一步调查取证仍需进行。经过调查走访了解到,汝城县梅子栽培历史50多年,以福建、广东普仁引进品种居多,郴州地区规模发展时间为1974-1976年,栽培面积500多亩,一亩栽30-40株,平均3000斤每亩,产量共150万斤,5年挂果,嫁接苗用野生梅子做砧木,90年代开始采用实生繁殖技术主要用途为果脯加工及泡酒。

通过此次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工作,不仅对汝城县当地古老、稀有果梅地方品种进行了收集,而且对果梅品种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和种质资源的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信息进行了系统调查,为下一步开展果梅种质资源的挖掘、利用及野生资源保护等提供了重要的遗传材料和信息。同时,调查组还结合各自专业优势,调研并指导了当地果树、蔬菜、茶叶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水稻等的生产。

 

图1:资源调查三组队员(左图-汝城县种质资源普查座谈会)(右图-走访果梅种植户)

   

图2:果梅种质资源(左图-大果青梅)(右图-小果青梅)